教学科研

北京大学钟上威研究员、山东大学丁兆军教授、中科院王二涛研究员做客生科撷英讲坛

来源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 : 牟望舒、皮二旭     时间 : 2023-04-13     

4月10日上午,生科院举行2023年第9-11期生科撷英讲坛。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钟上威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人才、山东大学丁兆军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植物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员应邀来生科院为师生们做学术报告并进行研讨交流。生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与三名专家进行了座谈,生科院师生踊跃参加报告会。

71a86506af773fd2319cb2feebc178ef

双方合影

钟上威研究员作了题为《植物光温信号感知》的报告,他分别从机械压力触碰调控植物幼苗出土的分子机制,光敏色素蛋白B(phyB)通过光控可逆变构及温控液-液相分离实现植物对光温两种不同环境信号的共感知,以及光调控phyB如何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他们团队近年来在环境信号分子感知领域的研究进展。

丁兆军教授作题为《植物根的可塑性生长发育与逆境适应》的报告。他以植物发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切入口,分别介绍了其团队近几年研究根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的重要发现,包括:转录因子NAC1能够与SCR/SHR-CYCD6;1模块整合调控根基本组织的成熟;MPK14-IAA33模块通过维持根尖的最佳生长素信号以调控根尖干细胞微环境稳态的分子机制,以及生长素协同ROS信号调控根尖干细胞稳态的分子机理等。

eec5dc2c9b3e7a0de84cf7f8b2fce464

王二涛研究员做学术报告


王二涛研究员作题为《植物-微生物共生的分子机制》的报告。他介绍了其颠覆性的新发现——脂肪酸是宿主植物提供给丛枝菌根共生的主要碳源,接着介绍了PHRs在调控水稻丛枝菌根共生信号中的核心功能,并进一步讲述SPX-PHR核心模块在水稻-丛枝杆菌共生“自我调节”中的作用机理。此外,他还详细讲解了植物如何区分共生信号与免疫信号的分子机制、重塑信号识别和豆科植物根瘤结构建造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三位专家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们的浓厚兴趣,大家就相关的学术问题向各位专家进行踊跃提问,并得到了专家们详细的解答。通过本次报告,学院师生不仅对植物学相关领域最新的前沿进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今后科研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和启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012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193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5141
  • 校报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官方APP
  • 官方抖音
版权所有 © 2019 杭州师范大学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