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2023年整合植物生物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暨JIPB编委会”——杭师大生科院研讨会在学校拉开帷幕。该活动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学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单位承办。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的9位JIPB(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中科院1区Top期刊)编委会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与会专家合影
杭师大生科院党委书记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学校以及生科院的发展历史、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情况,并向与会师生简单介绍了各位专家。
生科院薛大伟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增进学院的学术氛围。各位专家学者为学院带来了整合植物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期盼各位专家给予生科院更多支持。随后主持了4位专家的学术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储成才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作《如何从农业生产实践中寻找科学问题》报告,他以水稻绿色革命引入,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的突破性工作,在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改良方面为育种家提供了新的方案,忠告青年科研人员要从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到解决方案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州大学孔凡江教授作《控制大豆光周期适应性基因的变异与选择》报告,他讲述了大豆高、低纬度生态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大豆光周期敏感性的关键元件,首次证明光周期是作物驯化的核心性状。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人才、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钱伟强研究员分享了《植物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介绍了高温胁迫导致了拟南芥3D基因组的重排,随后讲述了ALBA蛋白在植物耐热调控中的重要功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研究员以“中国灯笼”酸浆属植物果实的进化发育为例,作《果实进化发育遗传与适应性进化研究——思考、实践与展望》报告,他从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及解决方法等方面逐步讲述了自己团队在果实形态多样性及进化发育机制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并对研究成果的“学研产”全链条进行了展望。
会后,现场师生就各自专业进行提问,与会学者一一做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