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材化学院卢华教授团队近红外螺手性分子设计与CPL发光取得新进展,最新成果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来源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 : 卢华     时间 : 2023-02-27     

近日,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卢华教授团队在近红外螺手性的分子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Helical β-isoindigo-Based Chromophores with B−O−B Bridge: Facile Synthesis and Tunable Near-Infrared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为题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Ange. Chem. Int. Ed.上。

5

圆偏振发光(CPL) 分子材料在自旋电子学、信息存储、三维显示、光电器件以及生物成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其性能取决于手性分子吸收和发光效率,以及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一般而言,有机小分子往往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但发光不对称因子很小。另一方面,受能隙定律的制约,近红外有机分子通常因非辐射衰减速率的增加而导致的低发光效率。因此,设计合成在近红外区域具有高性能圆偏振发光的有机分子颇具挑战性。

具有螺旋手性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螺结构,促进了磁电耦合,有利于发光不对称因子和发光效率之间的平衡。然而,大多数螺手性分子的手性光学响应都集中在紫外光区,通过构建多重螺烯以及杂原子掺杂等策略可调控其光学活性性质,但常涉及复杂的合成路线且仅有很少的螺烯发光在近红外区域。基于此,如何发展一种高效合成策略来构筑高性能的近红外螺手性分子是该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6

图1. 酞菁的合成及本次工作的设计策略


针对上述难题,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b-异靛蓝骨架的B-O-B桥联Aza-BODIPY类似物(BIABs)。二亚氨-β-异靛蓝与异芳胺缩合反应产生限域配体腔,限制在配体腔中的两个相邻BF2或BPh2单元随后通过自发水解生成B–O–B桥。β-异靛蓝单元和B–O–B受限腔中的位阻产生满足螺旋性要求的扭曲构象,从而获得了优异的光谱和光学活性性质,如高摩尔吸光度、优异的光稳定性、近红外发光和强手性光学响应等。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该外消旋混合物含有一对具有 (P, P) 和 (M,M)螺旋构型的对映体。通过手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得到一对光学稳定的对映体。理论计算显示,由于B-O-B桥联螺旋结构和π扩展共轭增强了跃迁磁偶极距|m|,获得了发光在近红外区域可调且具有高glum (1.3 × 10−3)和高BCPL (11.5 M−1 cm−1)的有机分子材料。该合成方法简洁、起始原料为邻苯二腈,这也是广泛研究的功能分子酞菁的前驱体,因此,此方法为丰富近红外螺旋烯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策略,为手性调控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7

图2. BIABs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谱性质。a)吸收,b)发射光谱,c)光稳定性,d-f) 5a、5b和6a的ECD和CPL光谱

8

图3 跃迁偶极矩分析


综上,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合成策略,构建了一类具有螺旋构象的近红外Aza-BODIPY类似物。其中喹啉稠合化合物5b在708nm处BCPL达11.5 M-1 cm-1,是目前700-900nm区域内最高值。理论计算表明,喹啉稠合的g远大于吡啶稠合的主要原因是π扩展共轭增强了跃迁磁偶极距|m|,同时也减小了跃迁电偶极矩|μ|以及两者之间的夹角。本合成方法的起始材料与酞菁相同,结构多样。这一工作将进一步促进近红外手性有机分子材料的发展,为构筑高性能CPL分子材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徐永强和倪志刚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卢华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郑佑轩教授和沈珍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南开大学王小野教授的帮助。论文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青年英才计划等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

图片1

卢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氟硼、硅/锗杂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光功能调控研究,近5年以通讯/第一在Coord. Chem. Rev.、JACS、Angew、Nat. Commun.、Chem. Sci.、Adv. Funct. Mater.、CCS Chem.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多篇。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012
本科招生热线:0571-28865193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5141
  • 校报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官方APP
  • 官方抖音
版权所有 © 2019 杭州师范大学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