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第十四届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奖名单揭晓。我校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获奖率达56.5%,有6支队伍入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参赛师生合影
本次大赛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我校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大赛面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水产养殖、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浙江省高校本科专业举行,历时10个月,共收到来自全省40所高校的1046个参赛项目。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组委会统一组织省外专家对各参赛项目进行网评,筛选出来自24所高校的100支队伍入围决赛。
按照组委会要求,决赛以线上答辩的形式进行。为更好的备战决赛答辩,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组织了多场线上模拟答辩,邀请学院竞赛指导老师和相关专家对答辩队伍进行了全方位指导。决赛中,我校参赛队伍以流畅自信的陈述、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细致精良的成果报告向专家评委展示参赛项目。面对评委提出的问题,选手们思路清晰、严谨有序,展现了勤学求知,务实进取、积极探索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
答辩现场
最终,我校参赛项目“MYB转录因子的逆境作用机制研究”“原矛头蝮兔源性单价抗蛇毒血清的制备及免疫中和能力评估”“PHR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耐盐的研究”“海藻糖酶抑制剂化合物ZK-PI调控草地贪夜蛾繁殖及控害潜力评估”“向日葵HPPD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和抗除草剂领域的利用研究”斩获一等奖并与获得二等奖的项目“OsLES1调控水稻耐热性分子机制研究”一同入围国赛。
据悉,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为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A类学科竞赛,内容丰富,学生参与深入,行业认可度高。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扩大大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其综合能力,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推动学科建设以及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
入围国赛团队展示:
项目名称:MYB转录因子的逆境作用机制研究
项目成员:滕杨杨、王佳莹、丁小桐、何丹宁、林小媚
指导教师:张弦
项目简介:本项目分别对水稻中的3个MYB转录因子进行沉默,推测MYB转录因子对水稻抗逆作用的效果,筛选出具有抗逆转录因子的转基因水稻。研究结果有利于对抗逆品种进行培育,以获得优质高产的转基因水稻品种,提升国内水稻的核心竞争力,减少对进口水稻的依赖。
项目名称:原矛头蝮兔源性单价抗蛇毒血清的制备及免疫中和能力评估
项目成员:陆梦吉、范译文、张雅琦、李菊、卢薪如
指导教师:高建芳
项目简介:本项目通过免疫大白兔获得兔源性的抗原矛头蝮蛇毒血清,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制血清效价并与国产商用抗蛇毒血清进行比较,最终获得一种兔源性单价抗原矛头蝮蛇毒血清的制备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原矛头蝮属抗蛇毒血清的商业生产提供参考,进而改善当前国内临床治疗原矛头蝮属毒蛇咬伤无属类针对性抗蛇毒血清的现况。
项目名称:PHR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耐盐的研究
团队成员:昂叶菲、万家静、叶芸彤、李雨露、赵尚艺
指导教师:曾后清
项目简介:本项目立足于我国大量土地正在遭受盐渍化侵害的严峻现状,将盐胁迫与磷营养联系,从表型以及分子水平探究控制磷吸收和分配的关键转录因子PHR1在植物响应盐胁迫反应中的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培育耐逆高产的优良作物品种,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名称:海藻糖酶抑制剂化合物ZK-PI调控草地贪夜蛾繁殖及控害潜力评估
项目成员:陈艳、王思彤、谷子皓、蒋鑫怡、洪敏
指导教师:陈好、唐斌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暴发性危害的“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为实验对象,旨在探究新型藻糖酶抑制化合物对害虫繁殖抑制的有效性,进一步评估其是否能成为高效安全绿色杀虫剂,为环境友好的植物保护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项目名称:向日葵HPPD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和抗除草剂领域的利用研究
项目成员:帅佳雪、李斌、吴畏、方韬、林宜鸿
指导教师:陈涛、蔡茂红
项目简介:本项目主要围绕向日葵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编码4-羟苯丙酮酸二加氧酶的关键基因HPPD展开,采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法使HPPD突变以便获得一种靶酶,该靶酶当保留其催化HPP转化成尿黑酸的特性时对HPPD抑制剂比突变前的天然HPPD更不敏感。通过研究向日葵HPPD基因的突变体,使向日葵在人工养殖时提高除草效率和增加产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名称:OsLES1调控水稻耐热性分子机制研究
项目成员:叶子婵、钱婉婷、马昕玥、 郑舒琪、刘雯
指导教师:陈飞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EMS诱变技术创建的水稻高温超敏感突变体为载体,通过分子、生理和遗传学等方法探讨了OsLES1基因在水稻高温耐受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筛选良好的耐热水稻以及后续的耐热基因的克隆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以及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件:获奖名单
奖项 | 项目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教师 | 备注 |
一等奖 | MYB转录因子的逆境作用机制研究 | 滕杨杨、王佳莹、丁小桐、何丹宁、林小媚 | 张弦 | 入围国赛 |
一等奖 |
|
|
|
|
一等奖 | PHR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耐盐的研究 | 昂叶菲、万家静、叶芸彤、李雨露、赵尚艺 | 曾后清 | 入围国赛 |
一等奖 | 海藻糖酶抑制剂化合物ZK-PI调控草地贪夜蛾繁殖及控害潜力评估 | 陈艳、王思彤、谷子皓、蒋鑫怡、洪敏 | 陈好、唐斌 | 入围国赛 |
一等奖 | 向日葵HPPD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和抗除草剂领域的利用研究 | 帅佳雪、李斌、吴畏、方韬、林宜鸿 | 陈涛、蔡茂红 | 入围国赛 |
二等奖 | OsLES1调控水稻耐热性分子机制研究 | 叶子婵、钱婉婷、马昕玥、 郑舒琪、刘雯 | 陈飞 | 入围国赛 |
二等奖 | 水稻NAC转录因子抗逆研究 | 金琪丹、蔡宛蓓、 章笑菀、朱佳棋、 钱晓晓 | 赵红燕、张弦 | |
二等奖 | 转录因子NAC080调控拟南芥缺铁响应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 叶巧玲、胡晨阳、潘金育、 黄奕、卢倩倩 | 陈微微 | |
二等奖 | 转录因子PTF12调控大豆耐盐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 | 赵海庆、谭绍琳、章锦楠、 徐万浩、吴颖 | 皮二旭 | |
二等奖 | 茉莉酸对杭白菊花序药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李萌、王玉佩、吴雅筠、刘海迪、穆雅璇 | 杨燕君 | |
二等奖 | 水稻OsSTR基因响应干旱与镉胁迫的研究 | 金国燕、徐婧怡、黄智慧、陈奕澄、金露露 | 方云霞、薛大伟 | |
二等奖 | 几种化学试剂对环境中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制研究 | 赵紫仪、叶梦晨、王羽露、张佳迪、王滢 | 张晓勤 | |
二等奖 | OsABT基因过表达对水稻根系耐盐性的影响 | 邱佳韦、颜翊洁、 盛悦 | 沈波 | |
二等奖 | 表儿茶素对丙二醛引起乳蛋白品质劣变的保护作用 | 伍雯霞、叶雨蒙、郭简、 曹悦、郭春晓 | 朱芹 | |
二等奖 | FoxO基因通过Hippo信号通路调控东亚飞蝗繁殖机制的研究 | 袁泽铭、吴心如、蔡妮娜、徐佳颖 | 吴雁、王世贵 | |
三等奖 | 雌雄青杨碳固定与支出平衡对不同土壤条件的性别响应差异 | 于雅宁、杜庭锐、覃舒婷 | 郭庆学 | |
三等奖 | 溴氰菊酯长期胁迫对白纹伊蚊行为和抗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探究 | 陈浩哲、周倩、翁盈盈、李玟、胡景超 | 王世贵 | |
三等奖 | 紫金牛抑菌抗氧化内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 叶昕培、杨佳宜、黄文毅、姜中宝、方杉杉 | 石陆娥 | |
三等奖 | 外源水杨酸对盐和干旱胁迫下水稻苗期的影响 | 单丽青、吴丹、胡嘉怡、平雨琛、李爽 | 薛大伟、方云霞 | |
三等奖 | 添加小分子抗冻物质的人工饲料对提高异色瓢虫抗冻能力的研究 | 葛欣竺、蔡文杰、李航宇、方胤杰、周彦飞 | 唐斌 | |
三等奖 | 气候变暖对城市湿地土壤有机碳固存能力的影响及微生物调控机制 | 关颖超、金苏、陈姝颖 | 袁霞 | |
三等奖 | 微塑料对铜绿微囊藻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影响 | 陈森妮、杨媛媛、方耀强、李官维、季梓云、 | 范佳佳 | |
三等奖 | 野生与栽培榧属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 张雨寒、马豪杰、叶子、裘史闻、陈致远 | 金孝锋 | |
三等奖 | 基于土壤线虫群落评价不同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消减作用 | 陈雨茹、郭雨凡、李卓洋、伍良伟、王玉 | 陈慧丽 | |
三等奖 |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品种的分子身份证构建 | 王一帆、刘慧婕、马钰鑫、李亦心 | 冯尚国 | |
三等奖 | 视觉经验依赖的兴奋抑制平衡调控 | 覃秋莹、马逍琦、苑子奕、梁心怡、吴欣洁 | 沈万华 |